币安交易所 Binance jiaoyisuo 分类>>
Binance 币安 ——比特币、以太币等加密货币交易平台2025稳定币的发展历程、成败叙事及其对中国的启示
加密货币交易所,币安钱包,币安app官网下载,币安电脑PC版,币安交易所网址,币安app下载,币安邀请码返佣,币安交易所官方网站下载,币安交易所,币安,币安下载,币安注册,币安交易所网址,币安靠谱吗
2025年9月10日,IMI大金融思想沙龙第260期在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举行。壹零智库CEO、Web3.01创始人柏亮做了主题为《稳定币的发展历程、成败叙事及其对中国的启示》的报告。柏亮认为,当下全球主流国家监管逐步介入,市场也呈现出市值复苏和交易量突破的新变化;稳定币与支付宝存在显著差异,支付宝并非稳定币;欧盟与新加坡制定了完善的监管规则,但本币稳定币规模及稳定币应用交易市场均处于较低水平;相较而言,美国在监管上采取“模糊容忍”策略,网络效应与应用生态深度是关键支撑,应用生态最为完善;香港可打造“香港稳定币走廊”;离岸人民币稳定币、中国版美元稳定币、“全球币”三箭齐发可为中国在稳定币市场获取战略优势提供思路。
2014-2016年稳定币交易量较小,2017年交易量逐步增加,市值攀升至10亿美元。这一变化的重要推动因素是以太坊ICO的发展。以太坊作为首个ICO项目,带动2015年后ICO逐步兴起,2017-2018年达到巅峰。大量中国参与者进入ICO市场,但骗局较多。中国人民银行于2017年发布虚拟货币禁令(《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》),要求境内ICO项目清退。ICO募资中,稳定币成为首选工具,因直接募集比特币或以太币会受价格波动影响,导致资金使用困难,稳定币有效规避了这一问题。
此阶段不同类型稳定币雏形已出现。bitUSD、bitCNY于2014年诞生,均为去中心化超额抵押型,抵押品为BTS(比特股);DAI同样为超额抵押型,初期以单一资产抵押,后发展为多资产抵押,目前已纳入RWA资产作为抵押资产;USDT为法币储备型,与美元直接挂钩,储备资产为美元资产。在运营治理方面,bitUSD、bitCNY、DAI采用分布式治理,依托DAO组织实现去中心化;USDT则为中心化运营,由Tether公司(泰达)负责发行管理。bitCNY和bitUSD已边缘化或近乎消失,DAI发展为DeFi领域的主流基础设施与币种,USDT成为全球最大稳定币。
2018年USDC发布。与USDT发展路径差异显著,USDT属于“草根创业、野蛮生长”,最初注册于英属维尔京群岛,无牌照,发展迅速且模式灵活;USDC则由国际投行、传统金融机构支持的“精英创业”,自诞生起便走合规路线,积极申请牌照、落实KYC等合规要求。由于USDT已占据虚拟货币大部分赛道与场景,USDC选择与美国最大合规交易所Coinbase合作,借助其渠道获取市场份额,2025年USDC发行方Circle上市时,数据显示其很大一部分收益被Coinbase分走。
USDT作为法币抵押型稳定币,发行机制简洁,Tether公司搭建稳定币发行平台(技术接口),用户存入1美元,平台发行1个代表1美元价值的USDT代码。其盈利核心在于对用户存入资金的投资运作,早期监管缺失时,投资范围广泛,涵盖黄金、比特币等资产;当前锚定资产需满足高流动性要求,以确保用户赎回时能快速变现偿付,主要包括现金、现金等价物、短期国债,同时也投资私人部门债券(如贷款、企业债券)、黄金及加密货币。据2024年报显示,USDT 80%以上资产为现金、现金等价物及国债,其余的为较高收益资产,而美联储要求稳定币锚定资产需100%为高流动性、安全性强的资产。
近年Tether利用利润进行了广泛的投资,今年7月份公布分信息显示已投资120多家公司,涵盖加密货币、金融科技、社交媒体、脑机接口等多个领域,Tether正从单纯稳定币发行商向综合科技公司转型。其中一些投资布局对稳定币的应用具有战略意义,比如投资云服务商数据中心Northern Data,并计划将其整合至已投资的Rumble,整合完成后Tether将成为Rumble第一大股东,而Rumble是拥有数千万用户的新兴社交媒体,这对未来USDT的应用拓展具有重要价值。
而USDC堪称合规“优等生”,积极申请牌照,例如在美国获得48州货币传输许可证,在欧洲获得法国电子货币机构许可证(可在欧盟全域使用),在英国获得虚拟货币许可证,在新加坡获得MAS许可证,2025年还申请了信托银行牌照。合规运营带来两方面显著影响,一是合规成本高,需组建专业合规团队、聘请律师,且在一些国家和地区需满足注册资本金、保证金等要求;二是应用场景受限,部分场景因监管限制无法开展。但它的优势在于符合全球合规趋势,在主流市场受欢迎程度更高。
在盈利模式上,二者早期有相似之处。支付宝初期依托沉淀资金池盈利,用户资金在平台停留形成规模资金池,支付宝将其用于购买货币市场基金、开展协议存款等获取收益,后受国内监管限制,该部分收益渠道被关闭,进而推出余额宝,用户将支付宝零钱用于购买天弘货币市场基金,基金通过投资银行协议存款、国债等获取收益并分配给用户,本质是通过资金聚合提升议价能力,获取更高收益;稳定币的盈利核心同样是沉淀资金的投资收益,当前稳定币规模达千亿美元级,每日赎回比例低,且应用场景的拓展使部分用户无需赎回,沉淀资金规模持续扩大,这部分投资收益成为主要利润来源。2024年Tether净利润达137亿美元,公司仅150人,人均年净利润近1亿美元,创全球公司人效纪录。
美国监管经历长期演变,伴随与共和党执政交替、拜登政府与特朗普二期政府政策调整,监管方向发生重大转变。特朗普政府将加密货币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,2025年特朗普二次上任后推出三项关键法案,分别是“天才法案”“清晰法案”及“反CBDC法案”。“反CBDC法案”明确禁止美国发行数字美元(央行数字货币CBDC);“天才法案”聚焦稳定币监管,“清晰法案”则对加密货币体系实施分类监管,将加密资产分为证券、数字商品、支付稳定币三类,分别由不同机构实施差异化监管。“天才法案”对稳定币发行资格实施许可制,建立联邦与州两级监管体系;要求稳定币 发行方、一级市场机构、托管方、交易所等关键节点必须履行 KYC/AML 义务,并纳入 BSA/FATF 的合规框架;但对链上普通用户的点对点交易,并没有强制每笔实名,而是通过“入口 +出口”的强合规来实现可追溯。
香港《稳定币条例》是目前全球最严格的稳定币监管规则之一。与欧盟、美国的许可制(类似注册制)不同,香港采用牌照管理制,发行商需获得牌照方可开展业务,而美国允许商业银行直接参与稳定币业务。在许可门槛上,香港要求2500万港元注册资本金,为全球现有法律规定中的最高标准;对未持牌机构设置仅六个月的过渡期;KYC/AML要求严格,全环节需落实KYC;同时限制稳定币与DeFi的结合,在香港运营的稳定币难以开展DeFi相关业务。2025年8月1日香港启动稳定币牌照申请,8月31日第一轮资料收集结束,数据显示有77家公司提交牌照申请。
从美国稳定币发展经验来看,首先是监管的“模糊容忍”策略,长期以来美国监管机构对稳定币采取宽松态度,未实施严格监管,也避免“一刀切”政策,为市场创新与发展提供充足空间。其次是美元的全球货币地位优势,作为全球最受信任的货币,基于美元发行的稳定币天然具备市场接受度优势。再者是市场模式的互补性,USDT的“草根创业”模式与USDC的“金融精英”模式形成竞争与合作关系,被称为“灰白组合拳”,有效提升市场活跃度。此外,网络效应与应用生态深度是关键支撑,USDT、USDC早期嵌入ICO、DeFi等生态,形成“用户越多-稳定性越高-应用场景越广”的正向循环,当前已深度渗透企业财资管理、跨境支付、交易所交易、DeFi等领域,应用生态最为完善。
欧盟与新加坡的稳定币发展则提供了失败教训,二者虽制定了完善的监管规则,但本币稳定币规模及稳定币应用交易市场均处于较低水平,在全球稳定币市场中话语权与占有率有限。核心原因包括四方面,一是过度监管抑制市场活力;二是货币国际化程度不足,欧元虽为全球第二大支付货币,但大部分交易集中于欧元区内部,缺乏全球跨境应用场景;三是交易生态不完善,加密货币生态与现实应用场景对稳定币的支撑不足,全球大型交易所均不在欧洲或新加坡;四是监管时机过早,在市场尚未发展成熟时实施严格监管,设置过高门槛,导致市场参与者难以进入,例如欧洲稳定币直至2025年才有机构尝试推出稳定币,规模仍较小,而监管早在2023年已启动,当时市场尚未形成稳定币交易氛围。
香港作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,2022年发布虚拟资产市场政策宣言,目标打造全球虚拟资产(现更名数字资产)交易中心,在稳定币领域需避免重蹈欧盟、新加坡的覆辙。香港与欧盟、新加坡的战略定位存在本质差异,后两者仅将稳定币视为新型金融产品,核心目标是风险管控;而香港承载中国全球货币战略的重要职能,稳定币作为传统金融体系外的新型工具,为香港实现货币战略突破提供机遇,因此香港需转变角色定位,从“监管者”转向“市场培育者”,培育壮大稳定币交易市场,避免陷入“监管完善但市场冷清”的困境。
依托国际金融交易中心的基础优势,香港可打造“香港稳定币走廊”,兼具地理、技术与合规属性,地理上连接中国与全球市场,技术上实现传统数字化技术与加密货币技术的衔接,合规上构建开放包容的规则体系,吸引全球合规稳定币在香港交易,打造全球最大稳定币市场。要实现这一目标,需构建具有竞争力的生态体系,鉴于全球加密货币生态已被美元稳定币主导,香港可聚焦RWA生态建设,RWA与中国实体经济契合,能推动中国实体经济资产通过RWA模式实现全球流动,同时改善中国国际贸易中的支付障碍、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本币不稳定问题,规避美元贸易管制影响,因此RWA可成为香港稳定币市场的战略性赛道。
这三类稳定币由政府推动,但无需政府直接发行。汪扬副校长提出的创新性观点是赋予其一定“法定性”,在中国政府管辖范围内,贸易中的收款方必须接受这三类稳定币的支付,其他稳定币则遵循市场自愿原则,通过这一制度设计扩大应用场景。未来市场中将形成“法定稳定币”与“市场稳定币”两类产品,USDT、USDC及京东等企业可能发行的稳定币均属于市场稳定币;“法定稳定币”需避免碎片化,避免多机构发行同类产品导致市场分散,应探索统一管理模式,如会员制或牌照制,具体机制需进一步研究探索。